![]()
近年来,国家为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,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,旨在促进消费,让广大群众受益。然而,不法分子却借此机会,以“国家补贴”为名设下骗局,企图骗取民众钱财。警方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提高警惕,加强自我防范意识,避免落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。
一、常见诈骗类型解析
1、虚假返利诱导。代购骗子通过社交平台、短信等,以“返佣金”为名诱骗他人使用补贴资格代购商品,要求寄往非本人地址,得手后转卖套现,参与者往往钱货两空。
2、冒充政策内部渠道。骗子冒充政策执行方或内部人员,编造“政策漏洞”“内部名额”等话术,诱使其多次代购,甚至发展下线,实则进行非法销赃。
3、伪造文件套取信息。诈骗分子精心伪造政府部门的国家补贴文件,以官方口吻向民众发送信息,要求民众点击链接填写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,进而盗刷银行卡。
4、谎称政策调整。以“补贴政策即将取消”“逾期无法申领”等话术制造恐慌,诱骗受害人通过非正规渠道汇款或点击恶意链接。
5、补贴退税诈骗。不法分子冒充税务或财政部门工作人员,致电民众称其符合国家补贴退税政策,要求民众先缴纳一定数额的手续费、保证金等费用,承诺缴纳后会立即返还退税金额,待民众转账后便销声匿迹。
二、警方提醒
1、查官方信息:购车、家电补贴可登录工信部、商务部官网,或通过“国家政务服务平台”小程序查询申请。
2、查域名真伪:政府网站后缀为“.gov.cn”,非此域名的“高仿网站”不可信。
3、查资金流向:正规补贴直接发至个人账户,无须“中介费”“保证金”,若要求额外缴费,均属诈骗。
4、不点陌生链接:警惕含链接的短信、邮件,勿随意扫二维码,防止进入钓鱼网站。
5、不透露敏感信息: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密码、验证码等绝不外泄,避免被骗子利用。
6、不信“内部渠道”:政府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私人社交账号索要信息或要求转账,对于此类说辞不要相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