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11月6日上午,时间将近8点,石鼓区易赖街AI智慧农贸大市场人流如织。
刚从外地回来探亲的周丽一踏进市场,就被悬在头顶的智慧大屏吸引了目光。屏幕上,价格公示、质量检测结果、阳光计量……诸多信息实时滚动,一目了然。

▲易赖街AI智慧农贸大市场。
“我是第一次来,这个菜市场让我眼前一亮!”周丽告诉记者:“数字阳光秤杜绝了商家短斤少两,大屏实时显示菜品均价等信息,节省了货比三家的时间,扫码还能对菜品溯源,我们买得更放心了!”
计量其实就在身边,因为这家智慧农贸市场运用的数字计量产品,主要来自大连金马公司,这家企业正是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引进企业之一。衡阳发展智能计量产业,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,也给市民带来了实惠和放心。
01邮政公司免费为商户更换“阳光秤”
“1.5kg,单价22元/kg,合计33元。”
在鲜肉区,周丽选中一块五花肉,摊主余春将肉放上电子秤,屏幕立即清晰显示肉的重量及价格等信息。
“这秤准吗?”周丽有些疑虑。余春一边打包一边解释:“这是衡阳市邮政分公司统一为商户免费更换的联网校准秤,不放心还能去公平秤复称。”
“现在来智慧菜场买菜,不仅环境好、秤放心,还能省钱,真是太开心了!”另一位买菜的市民蒋梦霞笑着称赞。

▲市民在买菜。
易赖街农贸菜市场,是衡阳老城区居民的“菜篮子”。20多年来,这里承载着周边数万居民的日常采购需求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基础设施老化、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日益凸显。
“每到下雨天,摊位前总是湿漉漉的,一不小心就溅起一身脏水。”家住附近小区的“常客”陈英淑回忆,更让她头疼的是,有时候碰到缺斤少两的情况,商户不承认,只好自认倒霉。
老菜场的“烦恼”,既是民生痛点,也是城市升级的发力点。
“前期我们也是看到衡阳市邮政分公司在南岳搞的效果很好,就计划和他们合作。”易赖街AI智慧农贸大市场项目经理胡啸宇说,希望依托数字计量技术推动易赖街农贸市场全方位转型,让老菜场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。

▲易赖街AI智慧农贸大市场的智慧大屏。
今年5月,易赖街智慧农贸大市场全新亮相,不久前,蒸水智慧农贸市场也完成了改造升级,让居民和商户眼前一亮:原本斑驳的墙面被刷成干净的米白色,摊位统一更换,地面铺着防滑地砖,抬头是崭新的通风系统,再也闻不到往日的异味……从昔日“脏乱差”的传统市场,到如今干净整洁又智能的现代化菜市场,两个老农贸菜场焕发新生。
02智慧计量让市民买菜得实惠更放心
两家菜市场的更新升级,不仅仅是买菜环境的显著变化,更在于市场内装备的“黑科技”带来的智能化。
智能公平秤实现交易透明化,杜绝缺斤少两现象;智慧大屏实时监控交易动态、食品安全,通过算法精准分析消费数据;扫码即可溯源,让买菜的市民了解“从田间到餐桌”全过程;便捷支付、线上比价、一码溯源,购物体验更安心便捷……这一切,都是智慧计量带来的全新体验。

▲蒸水AI智慧农贸市场的智慧大屏。
而对商户而言,智慧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,更是经营效率的提升。“自从有了这台智能秤,我比以前轻松了不少!菜品只要放上去,种类、重量、单价等价格信息一目了然。”易赖街AI智慧农贸大市场的摊主余春说。
余春口中的这台“智能秤”,是衡阳市邮政分公司免费为商户配备的智慧公平秤。这台秤不仅精度高,还具备支付结算、数据统计等功能。商户只需将商品放上秤,输入单价,屏幕上就会立刻显示出重量、价格和总价,市民扫码付款后,秤会自动打印出小票。
“不仅如此,通过扫描购物小票上的二维码,还可以溯源到农产品从出厂地到摊位的全流程监管,大家都放心的同时,回头客也越来越多。”蒸水智慧农贸市场的摊主陆元巧告诉记者。
此外,智慧公平秤还悄悄化解了过去做买卖时摊主的“小烦恼”。余春说,过去人多时,常常需要将各个客户买的东西和价格记在本子上,不然转头就忘了,“现在有了这个秤,相关信息都自动记录在里面,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麻烦了!”
03流水增长背后的“金融赋能”
“智慧菜市场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,也是我们拓展业务的重要抓手。”衡阳市邮政分公司负责人介绍,通过打造两家智慧菜市场,搭建起了服务民生的“桥梁”。
金融赋能下,蒸水AI智慧农贸市场建设运营一个月以来,已完成摊主叠加绑卡、邮政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,实现扫码沉淀商户资金。

▲升级后,良好的市场环境。
为了吸引市民使用银行的支付方式,市民在智慧菜市场使用“湘邮惠”小程序付款后,还可以享受满减活动。此外,该平台还定期推出了会员日活动,让市民享受到365体育官网实惠。

▲蒸水AI智慧农贸市场。
商户免费获得阳光秤、市民得到实惠和放心,银行获得资金流水,智慧菜场的运行,获得了多赢效果。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智美净”,衡阳老菜场的“智慧”升级,让城市的烟火气里多了一份安心与温暖。
“未来,我们还将提供365体育官网个性化服务,并开展365体育官网有针对性的优惠活动,让智能计量助力农贸市场运行得更好。”衡阳市邮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文/图 全媒体记者颜艳妮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