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当前,衡南县"十四五"规划即将收官,"十五五"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启动。文旅广体事业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,过去五年取得了哪些亮眼成绩?未来又将如何锚定目标、谋划新篇?
今天,《工业强县当先锋文教旺城我建功》系列访谈栏目邀请到衡南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刘建武,与他一同回顾过往、展望未来,解读衡南县文旅广体领域的发展蓝图。
请问过去这五年中,衡南县在文旅广体领域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就?
刘建武:"十四五"期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带领下,我县先后获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、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县、全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先进县等荣誉。我局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和旅游先进集体、衡阳市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先进集体、第八届湖南艺术节衡阳选拔赛优秀组织单位、2024年衡南县"大抓落实"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,并积极申报"2021-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"。
我局下属二级机构图书馆2023年再次(连续四届)获评国家一级馆,并于今年荣获"寿比南山雁鸣衡阳"衡阳市第五届经典美文诵读大赛组织奖。文化馆于2020年获评国家一级馆,2021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。文化遗产事务中心成功申报3项省级非遗项目(衡州花鼓戏、九龙茉莉花茶窨花制作工艺、樟树脚中草药疗法)和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(竹塘左氏祖庙、勤丰果志堂、光华廖氏宗祠、茶市罗氏宗祠)。此外,2024年我县岐山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,清泉农夫田园综合体(投资2.1亿元)、洛夫文学艺术馆(投资400余万)、归园(投资7000余万)等3家景区新增为3A级景区;茶市怡海农庄成功创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,王家巷街区获评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,顺利建成天光山滑翔伞基地、龙溪湖水上运动中心,完成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,实现村(社区)应急广播全覆盖,实施"屋场+"工程构建"家门口"文旅服务圈获评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十佳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等。

2025年衡南县"机关党建杯"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开赛
请问"十四五"期间衡南县在激发文旅广体市场活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?
刘建武:衡南县围绕激发文旅广体市场活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重点采取了四方面举措:一是持续增强项目驱动力。坚持"项目为王"理念,落地一批惠民利民的文旅体项目。建成涵盖六大球类场地、儿童游乐区、老年健身区的县体育公园,实现"老中青少"全龄健身覆盖;衡南县非遗街区、洛夫文学艺术馆建成开放,填补县域特色文化阵地空白;积极推进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(拟选址文教新城内,总投资3350万元),已启动省、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;"环龙溪湖低空飞行+户外运动目的地"项目(含航空运动服务中心、环湖步道等)成功纳入全市"十五五"高质量户外运动规划。二是持续增强文旅影响力。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元旦、春节、元宵节等节日系列活动,文艺节目下乡等,群众反响热烈。2025年相继开展"春韵衡南·喜闹元宵""春到万家""村BA""四季村晚""太极拳六进"等系列活动,特别是为期2个月的"欢乐夏夜·烟火云集"文旅活动,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更直接带动文旅消费升温。截至今年9月,参与文旅体活动群众达20万人次,"天天乐、周周见、月月有"的活动氛围持续浓厚,县城人气与消费活力明显提升。此外,开展了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文旅推荐官的活动,通过书记讲好乡镇文化旅游故事,带动当地文旅、农产品产业发展。三是持续增强文化渗透力。积极创作渔鼓表演唱《唱给城里的老乡亲》、情景快板《衡南新风尚》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,讲好衡南故事,传播衡南声音。同时,借力"湘超"赛事、各类展会等平台,推动"衡南七巧龙"非遗项目及"绿色田园土枇杷""诗魔烧饼""大三湘茶油""美怡佳食品"等文创产品走向全国,进一步扩大衡南文旅知名度。四是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,吸引农发宝欣、宝港奥特莱斯进驻,推动漂木文艺吧、云湖游泳馆等场馆落地县城。2020-2024年,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势明显,其中旅游人数从192.77万逐年增长到428.67万人次,旅游年收入从19.29亿元逐年增加为39.33亿元。截至今年6月,全县接待游客223.33万人次,同比增长14.25%,旅游总收入21.95亿元,同比增长15.32%,文旅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度稳步提升。

衡南县举行庆国庆迎中秋群众游园系列活动暨"我们的节日·中秋"国乐盛典音乐会
衡南县"十五五"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,县文旅广体局在确保规划既符合上级精神又贴近衡南实际方面,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?
刘建武:我局将坚定不移走好"工业强县、文教旺城"发展之路,紧扣"美丽衡南,诗画天堂"品牌定位,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抓手,推动文旅产业从"基础培育"向"提质增效"跨越,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:(一)锚定一个核心规划。以县城云集为核心,统筹文旅设施、项目与产业布局,重点打造"两大载体"。一是打造"窑望湘江"文旅经济带,整合文教新城、云集窑遗址、洛夫文学艺术馆、非遗街区等核心资源,串联美术馆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阵地,融入美食小吃街、非遗文创购物街等元素,形成"文化+消费"融合带。二是培育夜间经济集聚区,以县城中心文旅圈为基础,重点发展夜购、夜游、夜研、夜娱业态,计划2-3年内在重点乡镇(街道)、景区建成5个以上夜经济示范点,延伸文旅消费链条。同时以大三湘工业旅游、车江南泥湾文化阵地、十牛峰山水为支点,推动"以城带乡、全域联动",强化"美丽衡南,诗画天堂"品牌集聚效应。(二)强化两大关键保障。一方面,强化宣传推介。通过微信、微博、抖音、网红直播带货等线上方式和组建旅行推荐官、举办推介会等线下方式,开展旅游营销和文旅产品推介。鼓励支持各种文化创作,提炼衡南文化和旅游的精髓,创作出能代表衡南文化旅游特色和底蕴的主题形象、宣传口号等,形成"人人都是旅游形象、人人会讲衡南故事"的文化旅游氛围。另一方面,强化激励措施。建议制定出台文旅产业扶持政策(如文旅"十条"),在文旅项目用地、资金等方面优先予以保障。推行PPP模式、实施"成功人士工程"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建设,破解资金、资源瓶颈。(三)聚焦三大重点任务。一是活动常态化。构建"天天跳、周周乐、旬旬演、月月赛"活动体系,重点策划好"清泉农夫杯"职工篮球邀请赛、中秋游园、洛夫诗歌季、全县气排球赛等活动,通过主题文旅、广场文化、机关文化、社区文化活动,让群众"舞起来、唱起来",让县城"旺起来、强起来",持续集聚县城人气。二是项目精细化。培育"文化+休闲"综合业态,积极整合云集窑保护工程、陶瓷展示体验馆、研学馆等,配套衡南县全民健身中心、新塘清泉老街改造及夜游湘江项目,构建集文化体验、城市休闲、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业态;搭建"产业+融合"平台,建设衡南文化产业园,聚焦印刷、文创、演艺、数字文化等产业,融合科技、动漫元素,完善配套设施,推动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;强化"配套+服务"升级,盘活中科光电、宝港奥特莱斯资源,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及星级宾馆,在街区、公园增设健身设施,做好"家门口"文旅服务圈。三是品牌特色化。重点打造"屋场文旅服务圈""中国诗歌之乡""古韵清泉"非遗、"衡南有礼"文创四大品牌,以特色品牌强化衡南文旅辨识度与影响力,推动文旅产业从"规模增长"向"价值提升"转变。

谷溪安漫营地的湖上民宿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