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‘我的衡阳’是每个衡阳人的衡阳,‘我的奋斗’是每个衡阳人的责任。”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新形势,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,担负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新使命,我们决不能有一丝懈怠,唯有奋斗不止,追梦前行。
2022年,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,是推进“三强一化”建设的深化之年,也是衡阳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奋进之年。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坚持高质量发展,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秉持“制造强市复兴衡阳、创新首位赋能衡阳、改革开放振兴衡阳、数字经济领跑衡阳、枢纽经济做大衡阳、县域经济做强衡阳、文旅经济唱响衡阳”的路径,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集聚、辐射、示范、引领作用,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,不断提高衡阳在全省、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。
路径5 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
枢纽经济做大衡阳。积极协作长株潭、辐射大湘南,推动资源跨区域配置、产业跨区域协作、市场跨区域合作。构建“一核一圈一带”区域发展格局,推动“西南云大”城镇群发展,加快城区周边地区融城步伐。依托南岳机场实质性推动临空经济产业园建设。建设通航机场,发展通航物流、培训和服务业。大力发展高铁经济,依托高铁站规划建设高铁新城、高铁经济带。推进湘桂铁路城区段改线和衡柳线提速改造,盘活城区发展空间。继续推进衡永、茶常等高速公路建设,联合湖南高速探索打造高速服务区小城镇。着力抓好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建设一期工程。全力推进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,积极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。着力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。加快能源枢纽建设,谋划布局和实施一批电力输送通道、油气长输管道和大型储能工程,推进“宁电入湘”及抽水蓄能、燃气发电、化学储能电站建设。
县域经济做强衡阳。引导县(市)区建设高新区、经济开发区及其他特色园区,形成两个以上园区经济发力点。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,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节点,在市域交界的集镇建设一批商贸综合体和专业性市场,释放农村消费潜力。推出升级版的“迎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行动,对县(市)区吸引返乡人员创业兴业进行专项考核。引导现代产业、交通能源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向县域延伸布局,提升县域经济综合承载支撑能力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,打造一批郊区新城、特色小镇。扶持各县(市)区按照“一县一特”,集中资源重点发展1-2个特色农业产业。强化市领导对联点县(市)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常态化调度。探索干部成长“长回路”机制,推动干部资源到县域经济发展一线建功立业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推动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。
文旅经济唱响衡阳。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聚焦并推动夏明翰故里、石鼓书院提质升级。积极创建国际级旅游休闲城市,做大做强“寿岳”文旅康养品牌,全力打造南岳衡山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。支持蔡伦故里风景区争创5A级旅游景区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,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;挖掘衡阳工业遗存,充分利用古镇古村、民风民俗等资源,精心打造北支街、原建湘柴油机厂等历史文化街区;打造洣水百里画廊。实施“老字号提升”工程,做大做强古汉、石鼓酥薄月等衡阳“老字号”。打响衡东土菜、南岳斋菜等特色餐饮品牌。积极发展“夜经济”,打造中山南北路、民俗文化广场等网红街区。推动丰家洲文创园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产业园建设。深入挖掘船山文化、书院文化、大雁文化等,每年推进办理十件“文化实事”。推动“衡阳群众”编队编组,根据志愿服务领域和时间形成有效激励。